11月22日,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湘雅医院)副主任沈璐教授团队在神经免疫学领域顶级期刊《BRAIN BEHAVIOR AND IMMUNITY》(大脑行为和免疫)(IF=15.1)在线发表了题为“Specific serum autoantibodies predict th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ion of A...
2023年09月07日,我院青年研究员袁鹏与美国耶鲁大学Grutzendler团队合作,于iScience在线发表文章“Single cell in vivo optogenetic stimulation bytwo-photon excitation fluorescence transfer”。该研究开发了一种新的方法,通过将荧光蛋白或者有机染料置于光遗传学通道附近的位置,随后使用双光...
202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项目负责人:袁鹏项目名称:探究阿尔茨海默症中轴突球状体发生的新机制项目批准号:32371036项目临床意义:轴突球状体可能是介导阿尔茨海默病中认知功能下降的重要机制,但尚无针对这一靶点的干预药物。本项目期望通过高通量筛选寻找有效的调控分子,为针对轴突球状体的临床干预提供候选前体药物。
本月12日,在袁鹏老师的带领下,组内组织了团建活动,早上八时许,我们从上海出发,前往苏州启园。启园又称席家花园,是一处始建于民国时期的中国古典园林建筑,是江南少有的山麓湖滨园林,也是苏州所有园林中唯一一座依山而筑,傍水而建的园林,因此被誉为“中国第一湖滨皇家园林”。园内有三宝“古杨梅树”、“御码头”、“柳毅井”,同学们领略自然风光之余,也了解了启园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启园简介 御码头,相传当年康...
为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提供潜在新靶点,复旦学者揭开轴突球状体生长的原因,展示患者认知下降的新机制复旦大学脑科学转化研究院青年研究员袁鹏,是一个非常质朴的人。回国之前,他在美国耶鲁大学读完博士,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做了博后的工作,提及此他说:“回国主要是家庭原因,父母不想在国外生活。而且他们年纪大了,我希望有需要时自己能随时到他们身边。”前不久,其担任一作的论文发在 Nature 上。能发在顶刊,自然...
2022年11月30日,我院青年研究员袁鹏与美国耶鲁大学Grutzendler团队合作,于Nature在线发表文章“PLD3 affects axonal spheroids and network defects in Alzheimer’s disease”(1),发现阿尔茨海默症中β-淀粉样蛋白沉积周围存在大量的轴突球状体的膨大病变结构,它们阻碍神经信号传导,影响神经网络功能,而溶酶体...
CSF1R inhibitors induce a sex-specifific resilient microglial phenotype and functional rescue in a tauopathy mouse model我院青年研究员 袁鹏与美国 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Carlo Condello团队合作 , 于2023年1月9日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